单组份硅凝胶专用抑制剂:室温储存不固化
单组份硅凝胶专用抑制剂:室温储存不固化 客户案例 由于单组份加成型导热凝胶具有工艺简便性、低温固化兼容性和高可靠性,成为光通信模块散热的理想选择。辰矽客户的光通信模块项目中,激光器和DSP芯片存在发热量大且对温度敏感的特性,因此对单组份导热凝胶的散热性能提出了明确要求: 高导热性(通常需≥6 .5W/m·K)以快速导出热量; 低热阻:需紧密填充发热体与散热壳体间的微米级缝隙; 储存时间长:要求室温25℃储存6个月,在储存期间,产品粘度不能明显上升,保持膏状形态; 高挤出速率:挤出速率要求60G/min以上;
石墨导热垫片专用硅凝胶
石墨导热垫片专用硅凝胶 背景:高导热市场需求 电子设备向高性能和小型化方向发展,对导热材料导热系数要求越来越高,传统的陶瓷材料(如氮化硼、氮化铝)越来越难以满足要求,而碳材料凭借其超高的导热系数、轻量化及可柔性加工等特性,成为当下市场的新选择,以石墨为例,它在平行于晶体层方向上的热导率理论上可高达4180W/mk,是氮化硼的十多倍。 在导热应用上,虽然通过石墨定向排列,可提升它的面外导热,但由于石墨材料较脆,在反复压缩或弯折时易碎裂,影响长期可靠性;其次,石墨界面热阻高,让实际散热效果大打折扣。下面小矽带你一起了解一下我们是怎么帮助客户解决这一难题。 案例:石墨导热垫片 客户痛点 - 石墨脆性大,易碎裂,无法承受剪切力或反复振动,易损坏。
热管理新突破!CX-3425AB通过严苛压缩应力测试
热管理新突破!CX-3425AB通过严苛压缩应力测试 一、热管理新挑战 随着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向高性能、高集成度方向发展,热界面材料(TIM)的可靠性成为散热系统设计的核心挑战。客户对TIM提出了更高要求,重点关注两大关键指标: - 长期可靠性:要求材料在持续压缩下保持稳定接触,避免因应力松弛导致热阻升高,即具有良好残余压缩应力; - 安装便利性:需要材料具备低瞬间压缩应力以适应自动化安装,同时能兼容不同公差需求。这些性能直接决定了TIM在CPU/GPU散热、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等高热流密度场景中的实际表现。 为了满足这些散热需求,热界面材料(TIM)需要同时具备两大关键特性:首先在安装时要足够柔软便于压缩但也要有足够支撑力(瞬间压缩应力低),其次在使用中又要能长期保持稳定接触(残余压缩应力适中)。
6瓦单组份导热硅凝胶出油率测试
6瓦单组份导热硅凝胶出油率测试 一、6瓦单组份硅凝胶低出油实验 实验目的:探究不同配比的CX-3913AB对6W单组分硅凝胶出油率的影响,以解决出油率问题。 实验设计: 1.材料:采用CX-3913AB作为实验变量,设定三种配比方案: 方案1:A:B = 7:3(质量比) 方案2:A:B
CX-3180AB——科技背后的“隐形守护者”!
CX-3180AB——科技背后的“隐形守护者”! 近期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(MWC25)开幕和ChatGPT-4.5的发布引发热议, 5G、AI、物联网等技术再次成为焦点。无论是高功耗的5G基站,还是AI驱动的智能设备,都在追求更高的性能和更快的速度。性能提升的背后,是设备发热量的急剧增加!一台5G基站的芯片温度可能高达80℃以上, ChatGPT-4.5训练一个AI模型需要成千上万的GPU同时工作,而这些GPU的温度可能超过90℃! 如果没有高效的散热材料,这些设备会频繁宕机,甚至损坏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就需要一款不仅能高效传导热量,还能在高温下保持稳定性,完美适配5G基站、AI服务器等高功耗设备的散热材料。辰矽CX-3180AB导热专用硅凝胶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研发出来的。无论是80℃的基站芯片,还是90℃的GPU集群,CX-3180AB都能为它们“降温续航”,确保设备稳定运行,成为它们背后坚定的隐形守护者! CX-3180AB高导热专用硅凝胶:散热领域的全能选手 CX-3180AB是一款高导热界面材料专用的硅凝胶,凭借其卓越的性能,成为散热领域的明星产品。它具有以下核心优势:
我命由我不由天,垫片由我不出油——辰矽低出油硅凝胶
我命由我不由天,垫片由我不出油——辰矽低出油硅凝胶 你是否还在为垫片出油问题头疼不已?出油不仅影响导热性能,还可能引发短路、污染设备,甚至带来设备损坏和经济损失!别担心,辰矽低出油硅凝胶系列来了,它可以用于制作导热垫片和导热凝胶,专治各种“油”不得你的烦恼! 一、辰矽低出油硅凝胶系列 低出油硅凝胶 导热系数 出油率 压缩率 测试温度和时间